主管QQ:站内信联系

我国装备制造业现状及竞争形势2023-10-06 01:37

  15日,大连装备制造投资有限公司2012年度第二期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对装备制造业进行了分析。

  装备制造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技术装备的各制造工业的总称,涉及行业范围非常广泛。其产业范围包括机械工业(含航空、航天、船舶和兵器等制造行业)和电子工业中的投资类产品。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交通器材及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等。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实施以来,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械工业产业规模跃居世界首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钢铁、电力、石化、煤炭等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我国机械工业得到快速发展。2000~2010年我国机械工业实现25%以上的高速发展,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整体实力和水平继续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产业规模跃居世界首位,当年工业总产值达16.89万亿元,增长25.06%。2011年1~12月,工业销售产值出现普遍下滑,仅有农业机械、石化通用、重型矿山、食品包装行业的产销增速同比呈现小幅增长;其中,工程机械、文化办公用机械行业下滑幅度较大,同比增速分别下滑至34.56%和10.66%。

  截至2012年7月,机械工业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18亿元,同比增长11.86%。“十一五”期间,中国机械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4.18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4.38万亿元,累计增长244%,年均增长28%,比“十一五”规划的预期目标12%高出16个百分点。2010年机械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1%,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15.7%)5.4个百分点。中国机械工业的产业规模已超过美、日、德,居世界各国之首。重要产品如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汽车、摩托车、大中型拖拉机、内燃机等的产量已稳居世界首位。

  (2)装备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十一五”以来,在高速增长的需求拉动下,我国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成绩显著,机械产品水平取得长足进步。发电设备已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技术水平和产品产量已经进入世界前列。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和800KV直流输电成套设备综合自主化率分别达到90%以上和60%以上,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投入工业化运行的国家。1000万吨级钢铁企业常规流程成套设备、2000万吨级露天矿成套设备、日产4000-10000吨级熟料干法工艺水泥成套设备已能自主提供。30万吨/年合成氨设备实现自主化,百万吨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和乙烯压缩机等关键“三机”研制成功。国产农业机械已基本满足国内农业需求。为数控机床配套的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自给率达到60%,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2万小时。60万千瓦火电机组高中压转子国内市场满足率提高到60%,超超临界火电机组转子实现批量生产,百万千瓦级三代核电关键锻件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十一五”期间,机械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由2005年的80%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的85%以上,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3)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一是资本结构趋向多元化,行业发展内生活力不断增强。国有大型企业在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生产中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机械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机械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为机械工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是主要行业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哈尔滨电气、东方电气、上海电气三大集团发电设备产量行业占比达到69%;华锐、金风、东汽风电设备产量占全行业比重达到70%;徐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柳工、龙工、山推等工程机械企业已占据全行业市场销售总额的半壁江山。三是科技创新成果成为推动行业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机械工业新产品产值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0年,新产品产值超过2万亿元,约占全国工业新产品产值的40%。重大技术装备向大型化、高参数化发展,部分产品的效率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量大面广的通用机电产品效率也有很大提高。四是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十一五”期间,机械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38%。全行业的装备水平和生产条件大为改善,行业固定资产的新度系数由“十五”末的61%提高到2009年的64%,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的装备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同行业先进水平。

  (4)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机械产品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机械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连续五年实现贸易顺差。2006年,机械工业历史上首次扭转了贸易逆差的局面,当年实现贸易顺差7亿美元。2008年,实现贸易顺差477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外贸结构不断优化。一般贸易额在外贸总额中的占比已由2005年的46%提高到2010年的58%,加工贸易额占比则由2005年的49%降低到2010年的31%。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技术水平和品牌知名度也不断提高。在常规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港口装卸机械、水泥成套设备等制造领域,我国已走在世界前列,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出口增长迅速。如发电设备出口量已占到总产量的近15%。

  (5)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机械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逐年大幅下降,从2005年的0.65吨标准煤降至2009年的0.425吨标准煤,降幅达到34.6%,大幅超过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的指标;材料利用率大幅提高,大中型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耗钢量从0.47吨降至0.38吨,降幅达18.2%。“十一五”期间,机械工业信息化进程加速。骨干企业已普遍使用三维设计,CAE、CAPP、PDM的覆盖率已超过半数;财务管理信息化普及率达到90%以上;成本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主生产计划等信息化应用取得明显成效。产品开始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然而,虽然我国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依然突出。近几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迅速壮大,极大的带动了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的制造能力的提高,掌握了一批先进技术,形成了一批优势产品。但是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制造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自主设计水平不高,核心关键技术仍掌握在外方手中,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于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制造,如高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依赖于国外,大型精密轴承、飞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加工、大型风力发电储能技术及大功率风电齿轮箱等等。同时,从事基础零部件研发制造和配套的中小企业数量不多、规模较小、研发能力较弱,影响产业链延伸和规模集聚效应。

  此外,装备制造业中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除中小型普通机床制造、交联电缆行业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外,近几年来,一些地方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热衷于仍然热衷于新上项目、铺摊子,在国家严格调控“两高一资”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形势下,纷纷将投资重点转向装备制造业,导致一些新兴行业投资过热,出现产能过剩隐优,过度竞争风险加剧,如风力发电设备、大型盾构机、大型压力机等。如不及时加以调控,不仅将使企业陷入生产经营困难,还将影响产业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步伐。

  装备制造业的高速成长与政府的大力扶持密切相关。2006年,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同年,发布《国家中长期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9年,在经济危机弥漫之际及时发布《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0年在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将高端装备制造业确定为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高端装备制造业被提升到支柱产业的高度。

  东北地区是我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近年来国家在政策层面上不断加大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扶持。200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继续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进一步支持东北地区加强薄弱环节。主要内容包括: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应对外部冲击中闯出发展新路;进一步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加强薄弱环节,以消除瓶颈制约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资力度,新开工一批交通、水利重点工程,加快建设一批粮食、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加快重点地区优先开发,促进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

  上述政策的出台,将为我国装备制造行业发展提供一定支持,特别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将得到国家在资金、税收等多方面的支持。总体来看,我国装备制造行业在短期内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速下滑,但其中长期发展势头依然比较强劲。

  (1)200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细则,规划期为2009-2011年。规划目标主要包含:1)提高国产装备质量水平,扩大国内市场,国产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稳定在70%左右,巩固出口产品竞争优势,稳定出口市场。2)全面提高重大装备技术水平,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重点产业调整振兴需要,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一批重大装备实现自主化。3)基础件制造水平得到提高,通用零部件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关键自动化测控部件填补国内空白,特种原材料实现重点突破。4)形成若干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工贸一体化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一批参与国际分工的“专、精、特”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

  (2)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阶段,装备制造业需求将长期保持旺盛。2011年我国GDP总量达到了471,564亿元,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二,其中工业占比超过40%,达到了半工业化国家的水平,但离工业化国家60%的标准还有相当差距。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是十六大明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因此,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制造业仍是整个工业的主力军,装备制造业是整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动机”。如果按2000-2010年GDP年均增长率8-9%,2010-2020年均增长率为6-8%为假设条件进行预测,在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增长背景下,装备制造业将是未来5-10年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装备制造行业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度正相关,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周期性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将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是拉动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的基本动力。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将在4万亿投资规划的拉动下保持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消费升级如房地产、汽车、消费电子等需求增加将推动相关产业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另外,目前我国正处于重工业化阶段,军工、航天、航空等产业的复兴及风电、核电、太阳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庞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将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支持。

  然而,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的现象始终影响我们整个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提升,加快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水平,攻克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提高附加值率,是“十二五”装备制造升级的主要任务和关键所在。

  当前,世界经济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国际金融危机使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过渡依赖虚拟经济的增长模式,可以说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西方国家加快调整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提出再工业化、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发展方向,重新重视实体经济,发达国家回归制造业不是回到传统制造业轨道上,而是瞄准在高端制造领域,瞄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谋求塑造新的竞争优势,企图继续掌控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同时,越南、印度等新兴发展国家充分利用其更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加快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扩大低端产品的生产能力。我国制造业正处于高端封顶、低端挤压的双重被动局面。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特点、新情况,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形成了巨大压力。

  大连装备制造投资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装备制造的各个细分行业各自都有突出的业务或知名的产品。

  重工起重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装备制造企业之一。重工起重大部分关键产品都在国内市场处于垄断或主导地位,根据发行人的内部统计资料,发行人5.5米捣固焦炉、6米焦炉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以上,7米以上焦炉机械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发行人连铸设备具备机、电、液自主成套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工程总承包能力,关键部件大包转台技术国内领先,中小型板坯连铸市场占有率在25%左右;轧钢设备具备大型冷、热连轧生产线工程总承包能力,国内市场占有率20%左右;混铁水车拥有国际先进产品技术,领先于国内同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同时,发行人具备工程总承包的资质和能力,是中国乃至世界物料搬运机械、起重及港口机械、冶金机械制造基地。

  瓦轴集团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轴承制造企业。根据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的统计,瓦轴集团在轴承工业的综合排名为国内第一位,世界第八位,其ZWZ品牌轴承为中国轴承行业的第一品牌。

  国投集团全资控股的金重公司是国内同行业经营管理的排头兵,企业的经营状况、资信水平、市场份额和市场覆盖率始终占据着行业的最前列。国投集团相对控股的大橡塑是全国规模最大、研发和制造能力最强的橡胶塑料机械专业生产主导厂和出口基地,创造了我国橡塑机械60多个第一,多次承担了国家重大项目国产化的攻关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