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QQ:站内信联系

【行业观察】工业机器人行业头部企业大盘点2023-10-10 20:16

  前段时间有部广受好评的Netflix原创纪录片《美国工厂》,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后工业时代的美国铁锈带的俄亥俄州,中国的玻璃大王企业福耀玻璃在当地一家废弃的通用汽车工厂中开设新工厂,并雇佣了2000名美国蓝领工人。影片中高科技中国企业与美国工人阶级产生冲突,其中socialism和capitalism的错位和对比映射令人玩味,然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也是最令人玩味之处是影片的结尾,无论中美的工厂工人和管理者们有着多少观点和文化的碰撞,最终灵活而又高效的机械臂大量进驻工厂,工业自动化取代了一切。

  随着AI、IOT、大数据、机器视觉、多传感器融合、自动化控制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迭代,同时在整体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用工环境下,在生产制造业仍占我们经济非常重要的部分的前提下,机器人、尤其是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已经连续多年占据我国机器人市场最大份额。

  工业机器人这个产业链很长,除了工业机器人本体,还包括上游的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下游的系统集成商,而其终端客户主要分布于汽车、3C、金属加工、塑料橡胶等行业。

  继上次我们细数了服务型机器人行业的玩家,本期我们继续来盘点一下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头部企业,由于产业链比较长,本次主要聚焦工业机器人本体的企业。

  四大家族:瑞典的ABB、日本的安川、日本的发那科、德国的KUKA(已被美的收购)。

  ABB集团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由两个历史100多年的国际性企业瑞典的阿西亚公司(ASEA)和瑞士的布朗勃法瑞公司(BBC Brown Boveri)在1988年合并而成。目前ABB是全球技术领导企业,致力于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拥有全球领先的四大业务——电气、工业自动化、运动控制、机器人及离散自动化,以及ABB Ability™数字化平台。

  ABB目前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供应商,提供包括机器人本体、软件和外围设备在内的完整应用解决方案、模块化制造单元及服务。

  FANUC发那科公司创建于1956年的日本,是当今世界上数控系统科研、设计、制造、销售实力强大的企业。

  自1974年,FANUC首台机器人问世以来,FANUC致力于机器人技术上的领先与创新,是世界上唯一一家由机器人来做机器人的公司,是世界上唯一提供集成视觉系统的机器人企业,是世界上唯一一家既提供智能机器人又提供智能机器的公司。FANUC机器人产品系列多达240种,负重从0.5公斤到1.35吨,广泛应用在装配、搬运、焊接、铸造、喷涂、码垛等不同生产环节,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日本安川电机株式会社,自1915年安川电机立至今已有100多年,其业务涵盖驱动控制、运动控制、机器人和系统工程四大事业版块。安川研发了为面向至今而止用机器人替代困难组装等复杂工作的莫托曼新世纪双臂机器人,并进行量产投入全球市场,此后相继开发了焊接、装配、喷漆、搬运等各类自动化用工业机器人,安川的机器人产品也活跃在全球各国的汽车零部件、机器、电机、金属、物流等世界各个产业领域中。

  KUKA历史始于1898年的奥格斯堡,创始人为Johann Joseph Keller和Jakob Knappich。如今,KUKA 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之一,为来自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从机器人组件到生产单元、直至即用型设备以及利用云 IT 工具的联网生产。

  库卡机器人可用于物料搬运、加工、堆垛、点焊和弧焊,涉及到自动化、金属加工、食品和塑料等行业。库卡工业机器人的用户主要集中在汽车、食品、建筑、玻璃制造、锻造业、金属加工等行业。

  爱普生工业机器人于1981年诞生,在易用性、高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处于业界领先地位。爱普生以精密加工和制造而闻名,微压电喷墨打印、3LCD投影、钟表机芯无一不依赖爱普生自己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工业机器人。爱普生机械臂、六轴机器人首先发源于自用,然后逐渐推广到全球各地的车间工厂,是SCARA机器人技术领域的领导者,拥有200多个SCARA模型,以其超高精度、高速、高性能、易用性和整体价值获得各行业客户的认可。

  川崎重工属于日本知名的老牌重工业公司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其机器人事业已经开始了50余年,目前已有分别应用于涂装、码垛、取放、焊接等各种场景的工业机器人分类产品,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电子、食品饮料、铸造、生命科学、机械金属制造、塑胶橡胶、半导体等诸多行业;

  1981年12月,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开始开拓新市场——工业用机器人,成立了IM事业部,准备将为摩托车生产线开发的CAME(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Equipment)机器人投放市场。但是,IM事业部仅8个月就宣告解散。危急时刻,曾任加尼弗尼亚R&D中心主管的土屋加津彦回到了日本,被任命为技术本部技术课课长,他于1983年7月生产技术部内重新设立了IM技术课。从那时开始经过30多年的发展,B to B的工业机器人、贴片机、工业用无人直升机等在内的机器人业务已成为雅马哈集团最重要的三大业务板块之一。

  那智不二越公司是世界著名的综合机械厂家之一,其产品包括工业机器人,高精度机床,高精度工具,特种钢,工业炉,液压仪器,轴承以及节能系统。NACHI作为工业用多轴机器人的先驱,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量的点焊机器人交货业绩为基础,在包括重型搬运机器人(洁净室大型液晶玻璃基板搬运机器人等)在内的搬运领域等各种应用方面,为生产自动化作出贡献。产品适用于各种行业,为客户提供诸如:汽车白车身焊接、工件搬运、超大型重物搬运、涂胶、零件组装、去毛刺等多用途机器人。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隶属中国科学院,是一家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上市公司,拥有完整的机器人产品线整体解决方案,形成以自主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核心产品及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全产业价值链。新松已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五大系列百余种产品,面向智能工厂、智能装备、智能物流、半导体装备、智能交通,形成十大产业方向。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成立于2014年12月,依托哈工大的产学研背景,由院士、长江学者、万人计划专家领衔,已研发和推出20余类、100余种产品,培育了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领域的科创企业100余家,在智慧工厂、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各大方向形成了产业聚集和协调发展效应。

  HRG旗下面向工业机器人方向已孵化了例如:HRG哈工易科、康帕斯、哈工乔德、哈渝机器人、哈工众志、哈工海渡、众导机器人等诸多企业,形成了包括核心部件、工业机器人本体、协作机器人本体、自动化解决方案、工业教育机器人等在内的产业链条。

  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第一梯队企业之一,成功收购意大利喷涂机器人企业CMA、意大利金属加工和表面处理领域系统集成商EVOLUT和投资意大利运动控制领域机器人核心部件生产商ROBOX、收购意大利汽车装备和机器人系统集成商W.F.C集团,已经形成从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到机器人整机、再到机器人高端系统集成领域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埃夫特总部位于安徽芜湖,现有19家子公司,并在意大利设有智能喷涂机器人研发中心和智能机器人应用中心。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2015年在深交所上市,先后收购了英国Trio,控股德国M.A.i.公司,入股美国Barrett,意大利Euclid等公司,并在米兰建立欧洲研发中心,当前其两大核心业务分别为: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 和 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其工业机器人产品线在公司自主核心部件的支撑下,形成核心部件—工业机器人—机器人智能系统工程的全产业链竞争力,构建了从技术、成本到服务的全方位竞争优势。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5年,设立电梯、运控、机器人、工控四大事业部,是国内机器人产业布局较为完备的企业,旗下还拥有众为兴、晓奥享荣、会通科技、之山数控等运动控制及机器人产业知名企业,建立了“关键核心零部件—本体—工程应用—远程信息化”的智能制造业务完整产业链布局,在多个应用领域实现了突破,已熟练掌握焊接、切割、分拣、装配、上下料、打磨抛光、搬运码垛等多种工艺,在3C、白电、汽车零部件、食品饮料、金属加工、军民融合等行业推动了示范应用。

  李群自动化成立于2011年3月,由机器人专家学者联合创立,掌握机器人控制、驱动、视觉等核心技术,建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3年研发出全球首台驱控一体并联机器人;2015年独立设计并交付全国第一条全机器人自动化月饼包装生产线年自主研发的SCARA机器人、Delta机器人荣获中国首批机器人产品质量认证;2017年成功推出新一代分布式驱控一体智能机器人控制器。李群拥有SCARA、Delta、六轴机器人产品,形成了高品质机器人+开放性应用软件平台+个性化智能解决方案的产品体系,建有覆盖珠三角、长三角、中部地区的服务网络,从满足3C行业的精细化生产、五金行业的高强度生产到食品行业的洁净生产到医药、新能源领域的应用探索,为不同行业用户提供专业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促进先进技术与制造业相融合。值得一提的是,李群的创始人石金博与目前无人机行业领头羊大疆创新的创始人汪滔师出同门——均是香港科技大学知名学者李泽湘教授的学生。

  国内的行业参与者还包括广州数控、华中数控等众多玩家。然而在这个产业链条上,国产本体公司因为技术及核心零部件采购成本等原因,目前在市场竞争中还属于追随者,大部分国内本体业务都尚未盈利;随着下游应用环节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机器人的增长点仍在不断的变化和调整中。

  在精密减速、伺服、控制器等诸多产业链上,尖端技术仍然存在差距;而目前国内的科研机构和各大院校虽然申请了数量可观的专利,然而实际上技术转化成功率较低,技术和学术资源仍然有很大的可利用空间。如何将像哈工大、北理工、北航、中科院等知名机构的学术成果转化为可成功落地的商业机会,这也是发展中等待更好解决方案的一个问题。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及人口发展趋势下,工业机器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市场增长趋势,在这个领域,机器人、工程、大数据、工业自动化等技术领域高端人才仍有非常大的发挥场所。而且自动化这个趋势目前来看仍是高速增长且不可逆的。可以想象,在工业机器人高速铺开后的不久以后,24小时不停歇的自动化“关灯工厂”将不再成为一种稀有的现象,而届时,原来在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是转换工种加入到第三产业,还是需要谋其他出路,这又是一个需要系统化去讨论和解决的更大的社会现象了。正如《美国工厂》的结尾,一切都比不过技术发展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