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QQ:站内信联系

湖北力争迈进全国制造强省第一梯队行列2023-11-15 00:53

  摘要:据了解,我省将强化组织领导、财税金融支持、用能用地保障、招商引资、人才支撑等五项保障措施,确保“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在东风小康十堰基地空港工厂生产线上,工业机器人、机械臂正在协同制造。该工厂打造国内最先进的柔性生产线,可实现汽车颜色、车型的任意切换,整车四大工艺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居全国前列。(视界网 全正 摄)

  湖北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政府部门、各地、企业如何抢抓机遇、赢得先机?11月10日召开的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进行了安排和部署。

  到2027年,全省制造业产值达到8万亿元,力争迈进全国制造强省第一梯队行列,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地位进一步巩固,基本建成制造强国高地。11月10日,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我省对《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制造强国高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了解读。

  《意见》明确,坚持制造业优先,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大推进”战略,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带动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坚实支撑。

  在目标方面,提出到2027年全省制造业产值达到8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以上;形成“12468”优质企业梯队,即打造10家千亿级制造业企业、20家500亿级制造业企业、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百亿级制造业企业、8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意见》提出,实施产业集群“提能”、市场主体培育“护航”、万企万亿技改“蝶变”、三链融合“登峰”、产业集中发展“协同”、供应链平台“固链”、湖北制造“出海”等七大行动,明确重构集聚发展新优势、打造优质企业新梯队、激发转型升级新动能、打造产业创新新生态、优化区域发展新布局、建设供应链产业链新体系、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等“七个新”思路举措,细化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任务。

  “提能”行动,突破性发展五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九个新兴特色产业、前瞻布局六个未来产业;“护航”行动,促进优势企业规模提升,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倍增,巩固专精特新企业梯队优势;“蝶变”行动,推动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改造,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推进绿色化升级、品质化提升;“登峰”行动,加强产业基础技术攻关,做强产业链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协同”行动,推进三大都市圈产业协同,推动市(州)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实施工业强县“赛马”机制,推进园区整合升级;“固链”行动,构建制造业供应链体系,搭建智慧高效的供应链平台,打造融合互促的供应链生态;“出海”行动,加强国内大循环产业链接,加快制造业“走出去”步伐。

  据了解,我省将强化组织领导、财税金融支持、用能用地保障、招商引资、人才支撑等五项保障措施,确保“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国家战略,是湖北建设先行区的关键支撑。”省经信厅表示,全省经信系统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努力当好先锋、打好头阵。

  在塑造传统产业新优势上当先锋、打头阵。传统产业是湖北工业的基本盘,将聚焦“51020”现代产业集群,紧盯占比超过5%的支柱产业,继续每季度分行业召开技改现场会,加快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以搭建供应链、重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努力让传统优势产业凤凰涅槃、焕发新生。尤其是对汽车、冶金、化工三大行业,加快实施转型升级方案,努力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

  在抢占新兴产业新赛道上当先锋、打头阵。新兴产业是各地竞相发展的战略重点,我省在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省经信厅将牵头抓好五大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注重与国家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对接,集中资源和要素支持链主企业做优做强;争取国家关键产业备份基地落户湖北,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探索数实融合新路径上当先锋、打头阵。数实融合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将推动数字经济强省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落实,不断释放数字化和工业化的聚合效应、倍增效应,为新型工业化集聚强劲动能。

  在践行服务企业新要求上当先锋、打头阵。将持续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扎实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建立完善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及问题解决机制,定期召开制造业企业座谈会,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宜昌将坚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不断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新成效。

  坚定不移抓集群、明方向。主动融入全省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壮大“3+2”主导产业,前瞻布局合成生物、氢能等未来产业,宜昌将构建“12520”现代化产业体系,争取五年内培育1个世界级产业集群、2个千亿级企业集团、5个千亿级产业、20个百亿级企业,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实现产业规模和企业效益倍增。

  坚定不移抓转型、提质效。依托湖北三峡实验室,聚焦磷石膏、电子化学品等关键领域持续攻关,宜昌将全力推进磷化工产业供应链平台建设,力争明年交易量突破200亿元;持续推动传统化工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宜昌将保持精细化工占比达40%以上;深入实施“电化长江”,未来5年,宜昌将推动公务船、新增旅游船全部实现电动化。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努力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中继站”。

  坚定不移抓主体、强支撑。实施市级领导领衔“四上”企业招引培育工作机制,宜昌预计全年净增“四上”企业超1100家;开展县(市、区)工业经济赛马,建立创先争优激励与督导机制,确保集中开工项目年底全部入库,全年竣工亿元以上项目600个,力争投资增速稳居全省第一。

  坚定不移抓联动、促协同。宜昌将开展宜荆荆都市圈现代工业协同发展五大行动,加快组建宜荆荆化工产业联盟,全力争取宜荆荆磷系新材料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当枝松宜东”百强县市聚集区各领域合作,力争2025年宜荆荆都市圈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努力建设长江中上游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示范区。

  今年以来,面对行业复杂严峻形势,武汉钢铁有限公司(简称“武钢有限”)顶压前行、转型突围,前三季度粗钢产量同比增加63.6万吨,实现利润14.75亿元,实现逆势增长。

  “融入全省新型工业化工作布局,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以搭建供应链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武钢有限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努力建设代表国家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引领全球科技和钢铁行业发展的世界一流企业,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结构高端化。坚持以高端化产品开发为突破点,加快“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步伐,努力打造全球第一硅钢品牌、国内顶流汽车板品牌,培育全球细分市场优势。力争到2025年,武钢有限独有领先产品比例达到35%。

  以减污降碳推动生产经营低碳化。把低碳战略融入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力争2025年实现废水零排放、掌握减碳30%技术能力,2027年实现吨钢综合能耗引领性突破,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促进钢厂与城市共生共融,打造世界一流城市森林湿地钢厂。

  以数字技术推动生产制造智能化。以数据治理驱动业务模式转型,实现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建成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加快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构建工序制造单元指挥中枢,不断释放数字赋能牵引作用,打造钢铁行业“灯塔工厂”。

  以管理创新推动组织体系高效化。突出精细化管理,不断优化制造流程和生产组织,实现劳动效率和质量效益的双提升。以满负荷生产为目标,发挥优质产能优势,确保完成全年1600万吨粗钢产量、1600吨/年的人均产量目标,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建设世界级一流企业夯基垒台。

  长飞将锚定“‘十四五’再造一个长飞”的目标,全力打造数字生产线、数字工厂、数字供应链,构建“智能技术+创新应用”融合赋能体系,奋力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展现更大作为。

  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打造5G智能工厂。长飞将积极探索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打造以“5G+全光网络”为核心的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企业智能化生产、智慧化运营、自动化物流、产业链协同,同时进一步加强全球工厂数字化能力,在武汉本部外再推出1至2个国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推动数字孪生等技术融合创新,助力企业转型升级。长飞率先采用数字孪生、VR和AR可视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数据可视化、产品质量可追溯、车间生产管控全流程透明化,生产运营效率提高15%,设备综合效率提升20%。长飞将在所有基地(含海外)产品、设备、车间推广应用数字孪生,实现数字化工厂100%覆盖。

  建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赋能产业链上下游及其他行业。作为我国光通信行业首家建立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的企业,长飞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已注册企业3000多家,注册标识量超14亿,日均解析量超150万次,在华中地区排名第一。今后两年,长飞将继续加大二级标识解析节点建设力度,力争企业接入量超过5000家。

  推行绿色制造方式,打造国家级绿色工厂。通过动态采集园区水电气等能源消耗数据,长飞科学制定企业节能降碳计划,能源管理和服务机制持续提升,能源利用率提高18%以上,获评工信部绿色工厂。长飞将全面推行绿色生产制造,通过生产方式洁净化、能源结构低碳化、绿色管理智能化等措施,推动绿色工厂走向零碳工厂,建成行业绿色低碳标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