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QQ:站内信联系

激光设备、工业母机、数字经济相关股受追捧但业绩看点真不多2023-12-19 13:35

  即使行情再拉胯,机构调研的脚步也不会停歇,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沉下心来做好投资功课。

  2月,激光设备龙头公司大族激光002008)(002008.SZ)被机构拜访次数最多,达24次。激光加工设备属于技术、专业性较强的精密产品,已成为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传统制造业的关键技术设备之一,下游应用市场较多,如汽车、钢铁、船舶、航空航天、消费电子、高端材料、半导体加工、机械制造、医疗美容。

  从竞争格局来看,我国激光加工设备销售收入约为全球一半,而由于我们起步较晚,国内虽有上千家激光加工设备企业,但大多规模较小,竞争分散,2021年大族激光市占率14%,其他企业市占率均不足5%。

  公司主要从事工业激光加工设备与自动化等配套设备的研产销,虽向上游关键器件扩展,但各类行业专用设备、通用激光加工设备等设备产品是营收主力。

  据2022年半年报数据披露,下游的PCB行业专用设备是拳头产品,占公司营收比重达25%。

  此前于2020年分拆的大族数控301200)(301200.SZ)去年2月成功在创业板上市,但上市后股价持续走低,当前(3月9日)股价较上市已跌去44%。

  公司营收自2020年有所增长,2021年规模达到163亿的历史巅峰,但高光时刻总是短暂的,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105亿,同比下降11%。

  工业母机概念股科德数控(688305.SH)是2月唯一超400家机构调研的公司,机构扎堆的火热程度不言而喻。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生产设备的设备,机床是工业母机中的重要大类,而国内高端数控机床基本被大型外资企业占据,国产化率仅约6%。

  公司正好就是做高档数控机床的,产品以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为主,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产品主要服务于航空、航天、军工等精密零部件的加工制造,是加工叶轮、叶盘、叶片等透平机械类零件的必要途径。

  因此,航空航天企业一直是公司的主要客户类型,2020年前五大客户中航空航天企业居多。

  科德数控是目前少有的可以在高端领域与外资巨头进行抗衡的中国企业,公司规模不大,2021年营收仅2.54亿,但胜在规模持续增长,2017-2021年CAGR为36%。

  平均复合增速;归母净利润6039万,同比下降17%,增收不增利差异主要来自政府补助,扣非净利润3876万,同期增47%,但绝对额真不咋地。调研中,机构对公司产能建设方面较为关注。科德数控表示,产能建设是近两年公司的主抓重点,近期正筹划定增募资6亿用于产能建设。而从募资动作来看,科德数控上市于2021年,迄今为止已有IPO募资和增发两轮融资历史,一年一次的融资频率说明公司胃口不小,也说明下游需求旺盛。

  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多采用的是“外购核心零部件+自主生产加工“模式,而公司并不打算通过外采零部件解决产能瓶颈。其在调研中表示,外采只能短期解决问题,在国际局势不稳定的情况下会有采购成本高、周期长的风险,自主生产符合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

  科德数控是纯正的工业母机概念股,风云君也早在“工业母机巡礼“系列中对其有所覆盖,欢迎各位老铁上市值风云APP上观看。

  2月大盘虽然被摁在3300点附近摩擦,但数字经济相关板块逆势而行,成为市场最强主线,对市场资金形成了一个虹吸效应。股票ETF的表现也能佐证这一现象,2月涨幅前15的ETF中大多与数字经济相关。再拉长时间看,今年来这些ETF均有超20%以上涨幅,表现极为强悍。

  服务、向客户提供产品化软件及售后技术服务。当前下游客户领域主要在石油、石化、建筑、地产及金融保险,2021年营收构成中有5成来自石油石化、3成来自地产建筑,这俩领域是公司的主要阵地。公司客户集中度高,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每年能超70%,主要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600938)、国家管网、中国建筑及龙湖集团。

  此外,为拓展石油石化、建筑等行业的客户,公司还进一步收购了北京世圭谷、思源时代,反映了公司当前聚焦特定行业领域的战略。调研中,公司透露2023年发展目标指引是前期制定的股权激励考核指标,即在2020年营收的基础上增长120%,风云君算了下营收规模大概是9.3亿。

  由于下游大型集团客户审核周期较长,尤其是第四季度通常是项目验收的高峰期,因此公司收入具有季节性,历年四季度收入占营收比重超过60%。

  网络安全大消息,十四部门联合发文!多只概念股被砸出“深坑”,最牛股一年被机构调研80次

  A股三大指数刷新年内新低,机构:跌破2923点后技术上存在反弹要求,跨年行情依旧存在

  “平安+方正”合并传闻走到关键节点,业内人士:下阶段券商并购进程有望提速

  AITO问界M9盲订量已超3.3万辆,多家上市公司宣称置身该车型供应链

  AITO问界M9盲订量已超3.3万辆,多家上市公司宣称置身该车型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