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QQ:站内信联系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pdf2023-12-21 20:23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制 造业发展现状 虽然已经 “国产化”,但去商场买空调时,导购会告诉你压缩机来自日本,去买冰箱时, 导购还是会告诉你压缩机也是来自日本。通过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的分析和研究,业内人 士普遍认为,中国的机械制造比欧美发达国家落后了将近 30 年。面对 21 世纪世界经济一体 化的挑战,机械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合资带来的忧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引进技术和技术装备使机械制造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给人 们带来了许多担忧。2006 年 4 月,执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之牛耳的徐工集团与美国凯雷投资公 司的并购计划基本敲定。美国凯雷亚洲投资公司以3.75 亿美元收购了徐工集团下属企业—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85%的股份。虽然 6 月份由于三一重工的介入使得控股过 程出现波折,但这宣告我国很多经济学家所担心的 “卡特彼勒通吃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计 划暂告一段落。 2005 年 3 月,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以低得 “令人意外” 的价格收购了山东重工的40%的股份,此后工程机械业中传出,强硬的卡特比勒已制定了庞 大的收购计划,目的是 “蚕食中国工程机械” 。工程机械业中稳居 “老大”多年的徐工集团 当然是它的既定目标之一。 2007 年卡特彼勒公司在徐州成立卡特彼勒路面机械徐州工厂,主导产品:压路机、冷 铣刨机、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路面冷再生设备/稳定土拌和机等。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大型跨国公司纷纷进军杀入国内机械工业市场,主要集中在汽车、 电工电器、文化办公设备、仪器仪表、通用机械和工程机械等领域,这几个行业约占机械工 业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的 80%。 外国投资者的经营策略是: “基本前提是对华投资活动中必须保持其控制权” ,当前跨 国企业特别热衷于并购我国高成长性行业中的优势企业。目前已经能看到的悬油嘴油泵行业、 轴承行业等。 2 存在着许多技术黑洞 中国的机械制造业除了面临 “外敌”之外,自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曾几何时,企业的 进口机械成了宣传的噱头。广东一家食品企业这样炫耀自己: “公司引进多台日本、台湾自 动化生产设备,工艺精湛,优异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国人也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这一现实:只有外国进口的生产线 和生产设备是可靠的,是产品的保证。 “振兴民族”产业的口号兴起之后,国内逐渐打造出一些著名品牌,例如家电里有海尔、 海信、TCL 等。品牌虽然已经 “国产化” ,但说到产品的核心部件,却大都来自国外。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机械行业存在一个巨大的技术 “黑洞”,最突出的表现是对外技术 依存度高。近几年来,中国每年用于固定资产的上万亿元设备投资中,60%以上是引进的。 作为窗口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有 57%的技术源自国外。 在冶金机械中,最近几年我国板、带材生产线上了三、四十条,型材线就更多了,总投 入大得惊人,但是这些设备和系统几乎全部来自德国、日本及意大利。例如河北一家大型钢 铁(邯郸)厂,冷轧设备来自德国西马克公司,镀锌设备来自意大利达涅利公司。 据机械工业联合会的统计,目前工业发达国家新产品贡献率为 52%,我国仅为 5 .9%。 在 “核心技术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克隆产品较多。这样的结果除了自 主创新能力削弱之外,还容易遭到侵权指控。即使出现了自行研制的技术,也很容易被指责 为 “剽窃” 。中国不久前自行研制的 “CMl海豚”磁悬浮列车还没有试运行,就被德国一些 媒体和企业指责为 “抄袭了德国磁悬浮技术” 。 整个工业制造设备的骨干都是外国产品,这暴露了我国工业化的虚弱性。机械制造业是 一个国家的脊椎和脊柱,中国今后如果不把腰杆锻炼硬了,挺直了,那么整个经济和国防都 是虚弱的。 3 机械制造业落后近 30 年 有人在网上发起 “中国的机械制造业落后欧美发达国家多少年”的讨论,很多人认为“至 少30 年的差距” 。这种差距尤其表现在发动机上。发动机作为机械的 “心脏” ,怎么评价 它在机械中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尤其是对于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的汽车制造业而言。 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发展了多年,直到现在使用上自己设计的 “心脏”的却很少,这让很 多汽车业内人士都为之伤神。不过现在已经有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关注设计自己的发动机。 奇瑞是其中之一,它研发成功的 ACTECO 发动机让中国的汽车也开始赚技术钱了。奇瑞研制 的ACTECO 发动机获得 “2005中国创造奖” 。 为何市场没有换来必要的技术?专家认为,并不是拿来了车型就等于转让了技术,一些 关键的地方还需要学习,还需要有人点拨。但是相当多企业只关注合资,引进等等形式上的 东西。仿制而不消化吸收是机械工业步入歧途。除了消化不到位之外,技术壁垒也是中国引 进技术的巨大障碍。目前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保持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差距的一种武器。 “欧美发达国家在小心翼翼地保持着与中国技术水平几十年的差距。” 4 国家扶持的支点偏离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技术黑洞的形成与国家的重视程度、投入密切相关。国家在过失的 二十多年来忽视了发展机械行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都出现了偏差。 产权激励制度是创新和研发产品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对创新人才的产权激励基本上没 有实行。一方面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创新者的贡献没有得 到产权确认。企业研发的技术和产品,要么被国家无偿拿走,要么被其他的企业无偿抄袭。 二机械制造业发展前景 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 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越加强烈。作为已经深入 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先进制造技术这个概念的提出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虽然这个名词没有确定 的定义,但目前公认的认识是: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 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 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并取得理想 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它具有以下 6 个特点: 1 .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使技术的发展更加符合人类社会的需要。 2 .从强调专业化分工向模糊分工,一专多能转变,使劳动者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充分 发挥。 3 .从金字塔的多层管理结构向扁平的网络化结构转变,减少层次和中间环节。 4 .从传统的顺序工作方式向并行工作方式转变,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质量。 5 .从按照功能划分部门的固定组织形式向动态的自主管理的小组工作方式转变。 6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1)机械制造自动化。(2)精密工程。(3)传统 加工方法的改进与非传统加工方法的发展。 下面对自动化技术给予论述和展望。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始终是机械制造中最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是制造企业提高生产 率和赢得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自 20 世纪 20 年代出现以来,经历了 三个阶段,即刚性自动化、柔性自动化和综合自动化。综合自动化常常与计算机辅助制造, 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概念相联系,它是制造技术、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 旨在全面提高制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一)集成化 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是 2l 世纪制造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CIMS 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 的分系统组成,通常划分为以下 5 个分系统: 1 .工程技术信息分系统 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 ,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 (CAPP) ,计算机辅助工装设计(CATD)数控程序编制(NCP)等。 2 .管理信息分系统(MIS) 包括经营管理(BM) ,生产管理(PM) ,物料管理(MM) ,人事管理(LM) ,财务管理(FM)等。 3 .制造自动化分系统(MAS) 包括各种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如计算机数控(CNC) ,加工中心(MC) ,柔性制造单元(FMs) , 工业机器人(Robot) ,自动装配(AA)等。 4 .质量信息分系统 包括计算机辅助检测(CAI) ,计算机辅助测试(CAT) ,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CAQC) ,三维 坐标测量机构(CMM)等。 5 .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分系统(Network&DB) 它是一个支持系统,将上述几个分系统联系起来,以实现各分系统的集成化。 (二)智能化 智能化制造系统可理解为由智能机械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能 系统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决策等。 在智能系统中, “智能”主要体现在系统具有极好的 “软”特性(适应性和友好性) 。在 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采用模块化方法,使之具有较大的柔性;对于人,智能制造强调安全性 和友好性;对于环境,要求做到无污染,且能源和资源充分回收,对于社会,提倡合理协作 与竞争。 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在中国的进展:清华大学 CIMS 研究中心获美国 SME 大学领先奖; 北京第一机床厂的 CIMS 系统获美国SME 企业领先奖 应用有明显进展的企业: 西安飞机制造公司、成都飞机制造公司、杭州汽轮机厂、沈阳鼓分机厂、山西经纬纺织 机械厂、广东华宝空调器厂等。西安航空动力在 CADCAM 的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2000 年 9 月被国家列为CIMS 应用示范企业。 (三)敏捷化 敏捷制造是以竞争力和信誉度为基础,选择合作者组成虚拟公司,分工合作,为同一目 标共同努力来增强整体竞争能力,对用户需求作出快速反应,以满足用户的需要。为了达到 快速应变能力,虚拟企业的建立是关键技术,其核心是虚拟制造技术,敏捷制造是以虚拟制 造技术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是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从信息集成发展到企业集成的必由之路,它 的发展水平代表了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水平,是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方向。 实现敏捷制造的技术基础包括: 1 .大范围的通讯基础结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工厂信息网络和准时信息系统(Just- In—Time-lnformation) 。 2 .柔性化、模块化的产品没计方法。 3 .高柔性、模块化、可伸缩的制造系统。 4 .为订单而设计、制造的生产方式。 5 .基于任务的组织与管理。 6 .基于信任的雇佣关系。 (四)虚拟化 “虚拟制造”的概念是 20 世纪 90 年代初提出的。虚拟制造是以系统建模和计算机仿真 技术为基础,集现代制造工艺、计算机图形学、信息技术、并行工程、人工智能、多媒体技 术等高新技术为一体,是一项由多学科知识形成的综合系统技术。 虚拟制造利用信息技术,仿真计算机技术对现实制造活动中的人、物、信息及制造过程 进行全面的仿真,以发现制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产品实际生产前就采取预防的措施,从 而达到产品一次性制造成功,来达到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目的。 (五)清洁化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 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的两个基本目标是: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要求渗透到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出成品的全过程,包括节约原 材料和能源,替代有毒的原材料和短缺资源,二次能源和再生资源的利用,改进工艺及设备, 并将一切排放物的数量与毒性削减在离开生产过程之前。 对于产品而言:清洁生产覆盖构成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即从原材料的提取到 产品的最终处理,包括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运输、流通、销售及报废等,合理利用资 源,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将传统的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自 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计算机技术是企业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有关 的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有机集成和优化运行,在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实现信息化、智 能化、集成优化,以达到产品上市快、服务好、质量优、成本低的目的,进而提高企业的柔 性,健壮性和敏捷性,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有了显著的发展,无论制造业总量还是制造 业技术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按同口径推算,2000 年中国制造业的增加 值为 31880 亿元,占当年 GDP 的 356%。同时,国家财政收入的 50%来自 制造业,800 多万个制造业企业安置了 13934 万人就业。可以肯定地说, 至少在 21 世纪前 50 年,制造业仍然是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但是,面对 21 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中国制造业面临以下结构性 矛盾和主要问题。 1 制造业产出的人均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2000 年,中国不少制造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钢、水泥、化肥、 化纤、数字程控交换机等重要产品产量为世界首位。但按人均制造业产 品数量比较,我们就处于一个非常落后的地位。日本经济学家将人均 700 公斤钢产量作为一个国家重化工业完成的标志,而 2000 年中国的人均钢 产量才 100 公斤。国际钢铁协会对 19 个国家和地区钢材生产和消费的经 验判断,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小于 1500 美元时,人均钢材消费量是直线 亿多人口,钢材消费量超过亿吨的时间持续了 27 年 (1955 年~1981 年) 。虽然现代科技的发展使新材料可以取代钢铁,但机 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建筑业等仍然是钢铁需求大户。 假设以美国钢铁需求量为参照数,并考虑新材料对钢铁的替代性,那么 中国目前 128 亿吨左右的钢产量,应该还有不小的发展空间。2000 年, 全球汽车生产能力为 7700 万辆。工业化国家汽车实际生产能力的增长将 超过本身的需求,而中国的汽车生产远未满足 12 亿人口消费的需求。 2000 年中国的汽车产量仅有 207 万辆,其中轿车 607 万辆。据有关资料 统计,1996 年美国平均 18 人 1 辆轿车,德国 21 人 1 辆轿车,日本 29 人 1 辆轿车。2000 年,拥有 12 亿人口的中国轿车产量仅占世界市场份 额的 2%左右,而 1 亿人口的日本占 213%。人均制造业产品的水平,不 仅反映了一国制造业生产的规模,也反映了一国经济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低水平制造产品的相对过剩,替代不了高技术含量制造产品的绝对短缺。 2 制造业技术开发水平相对落后 目前,中国制造业生产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的状况仍未从 根本上改变。一方面自主开发能力薄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 另一方面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不足,基本上没有掌握新 产品开发的主动权。据有关部门 1999 年对中国 514 家机械制造企业2009 种正在生产的主导产品调查统计,产品的平均生命周期为 105 年,平均 开发周期为 18 个月,而美国一些机械企业 1990 年就已经做到了 “三个 3”,即产品的生命周期为3 年,产品的试制周期为 3 个月,产品的设计 周期为 3 个星期。中国制造业水平的融合水平太低,高新技术与现有技 术、机械制造技术与其他领域技术、硬件技术与软件技术的融合和发展 都太慢,因而制造业产品更新周期长,市场反应速度慢,新兴产业群体 发育迟缓。另外,作为研究开发主体的大型企业或大型企业集团,科研 开发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如美国和英国科研经费的 84% 和 97%集中于万人以上的大公司,国外大公司的科研开发经费一般都占 到销售额的 4%~10%,西门子公司一家研究开发经费就占德国电气机 械行业的一半。而中国机械企业研究开发经费目前仅占销售额的 1%左 右。科研开发能力薄弱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 级的严重障碍。 3 制造业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集中度低的矛盾十分突出。 位居我国汽车行业销售额首位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2000 年的销售 额为 560 亿元,仅相当于世界 500 强排名第 1 位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销 售额的 21%。中国最大的拖拉机厂——中国一拖集团公司,年资产总额 和销售额仅分别相当于 1995年世界500 强排名第393 位的日本久保田公 司的36%和 493%,以及排名 427 位的美国迪尔公司的 325%和 332%。 徐州工程机械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公司,其资产总额和销售 总额分别只相当于1995年世界500 强排名第232 位的美国卡特匹勒公司 的 197%和 139%,只有日本日立公司的 344%和 187%,美国通用公司 的 138%和 225%。2000 年,中国电子工业总产值 1200 亿美元,销售收 入 720 亿美元,销售额仅相当于 IBM 一个公司的年销售额(785 亿美元) 。 中国最大的电子企业长虹集团2000 年销售额为 161 亿元人民币(合 194 亿美元) ,仅为IBM 公司的 25%。即使是中国生产多年的传统产品,也 远未达到合理规模的要求。目前,全国普通机床年产量约为 58000 台~ 60000 台左右,但生产厂家达90 多家,平均每厂仅为650 台左右。而日 本森精机床公司 1 家年产数控机床即达4500 台;叉车全国年产量约为 20000 台左右,分散在54 家企业生产。由于经营规模和专业化协作的巨 大差距,使中国制造业在跨世纪发展和国际竞争中面临着组织结构调整 的艰巨任务。 4 管理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1)制造业的产品质量。目前,中国主要机械制造产品中,达到当代世界 先进水平的还不到 5%。一方面,市场急需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 技术装备和产品严重短缺,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另一方面,低水平、 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产品严重积压、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据原机械工业部 对 9 省市 639 家重点企业的调查,1995 年生产主导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 际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水平的仅占 178%,居国际 20 世纪 80 年 代中期水平的占 269%;居国际 20 世纪 70 年代初水平的占 487%,还有 7 %的产品属于 20 世纪 60 年代水平。目前,中国生产金属切削机床 2500 多种,其中数控机床品种仅占28%,而日本 1987 年已达 30%,德国 1990 年就达 54%。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运用方面,我们的差 距则更大。 (2)制造业的生产效率。目前,中国机械行业劳动生产率每人每年约为 2200 美元,而美国、英国分别高达 97300 美元和 45330 美元。中国石油、 石化、海洋石油三大集团,1999 年销售收入 7616 亿元,总人数 276 万 人,人均年销售收入只有 28 万元;而美国埃克森·莫比尔石油公司同年 销售收入 1650 亿美元(合人民币 13695 亿元) ,总人数仅为123 万人,人 均年销售收入达 134 万美元(合人民币 1112 万元) 。美国1995 年人均制 造业增加值为 4760 美元,日本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为 9800 美元,而中国 同年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仅为20035 美元。 (3)制造业的经济效益。1996 年利润名列世界 500 强之首的美国埃克森 石油公司,为 75133 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全部 23927 家大中型工业企业 同年利润总额 108795 亿元人民币(合 130854 亿美元)的 5742%。世界排 名前 2 位的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和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利润额合计为 16663 亿美元,超过了中国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总和。由于中国制造 业的经济效益较低,所以制造业内部资金积累和再投资的能力也一直处 于较低的水平。 2010-04-1202:32 本文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著名制造业专家朱森第先生在 e-works 第四 届中国制造业 CIO 年会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岁末盘点上的致辞。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讲的是 “未来十年的中国制造业” ,首先介绍我的几点基本 判断: 判断一:中国制造业在未来的十年内仍然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现在的制造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工业增加值占约全国 GDP 的三分 之一,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 80% ,上交税金约占全部工业的90% ,制成品出品 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90% ,从业人员占全部工业的90% 。 08 年下半年到 09 年上半年,我国制造业的出口受到了比较大的挫折,我国制造 业的发展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那么今后几年制造业的发展究竟如何呢? 先看 1995—2008 年国内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构成比重,第三产业的比重基本上都 在 40%上下浮动,没有更大更快速的发展。第二产业里面主要是制造业,制造业 占全国GDP 的三分之一,而第二产业占48%左右,从这个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十 年来会有一些变化,但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当中依然会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 图 11995—2008 年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再来看未来十年我国的服务业会不会有快速发展,以使制造业在 GDP 中占的比重 降下来?先大体介绍一下,美国现在服务业的比重占 75% ,印度占51% ,中国占 41% 。我想未来十年我们的服务业如果到了占GDP 的 50% ,这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 进步了。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未来十年制造业在 GDP 中占得比重依然还在30%左 右。 在这方面,可以与美国的制造业的增加值和 GDP 的比重作一个对比。美国的制造 业的增加值和GDP 的比重在 2000—2005 年之间大体上升了 15—20%之间,这几年 美国制造业的比重开始下降,其中一方面有美国服务业比重的加长;另一方面是 因为这些年美国制造业这几年的发展比较缓慢。而我国制造业占GDP 的比重基本 上在 32%—35%这个之间,若干年以后我国制造业在这个比例上的波动可能会有降 低,但却丝毫不会影响其在国民经济占有的重要位置。 因此,第一个判断就是:我国的制造业,在未来十年,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 要动力。 判断二:中国制造业在未来的十年内仍将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 既然我国的制造业在未来十年依然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制造业在 未来的十年内仍将保持比较高速的发展速度。 我国制造业总产值从 2000 年的 73924 亿元上升到 2008 年的 441358 亿元,其增长 速度可见一斑。下图是制造业、工业以及 GDP 增速的比较图,红线代表制造业的 总产值的增速;黑线代表工业产值增速,大体占 10%—13% ;紫线代表GDP 增速, 我国 GDP 这几年的增速大体都在 9%上下。从这个图可以看出,工业增速高于 GDP 增速两个百分点左右;制造业总产值增速高于工业增速的十个百分点左右。因此 再过十年,制造业总产值的增速和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基本保持 10—20%左右。 图2 近年来制造业、工业、GDP 增速比较图 判断三:中国制造业就总量和规模已居世界前列,在未来的十年内将稳居世界第 一 如图 3 所示,将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四国来做比较。 图32000-2007 年中美日德制造业增加值比较 通过图中的对比可以看出,到 2007 年,我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已经超过了日本和德 国。2008—2009 年这两年过去之后,我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已经和美国接近了。有 些资料介绍,我国目前制造业产值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了;比较保守的说,我国 在全世界制造业的增加值据第二位。 下面再看一下机械制造业中的主要产品的在 08 、09 年的产量,粗钢、彩电、微机、 程控交换机等都是位于世界第一的,不仅是这两年,我国制造业主要产品的产量 已经连续四年占据世界第一。 感谢阅读

  初级(师)卫生资格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模拟题2021年(58)_真题-无答案.pdf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联考 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朝阳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学科监测试卷真题.pdf

  IEC60364-1-2005_低压电气安装第1部分:基本原则、一般特性的评定、定义(中文版).doc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