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QQ:站内信联系

港媒:中国将发力人形机械、量子信息等技术引领国际制造业未来2023-12-31 23:43

  你是否想过,未来的制造业会是什么样子?你是否想过,未来的产业会有哪些新的变化和机遇?你是否想过,未来的中国会在哪些领域发挥领导作用和影响力?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感兴趣,那么香港知名国际媒体“南华早报”近期刊载的文章将能够为你答疑解惑。

  在南华早报的最新文章中,香港观察人士指出,中国瞄准2024年的未来产业将聚焦于人形机器人、量子技术和低碳发展等多个方面,推动并引领国际制造业的发展和未来。

  上述这些领域都是集成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具有颠覆性和引领性的新兴产业,有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你是否曾经想象过,有一天,你可以拥有一个能够模仿人类外形和动作,具有自主学习和交互能力的机器人伙伴?你是否曾经想象过,有一天,你可以让这样的机器人为你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帮你做家务、陪你聊天、教你学习、甚至代替你去工作?

  这些想象可能很快就会成为现实。人形机器人是指能够模仿人类外形和动作,具有自主学习和交互能力的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技术的最高形态,也是未来产业的新赛道。人形机器人在特种、制造、民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作业风险、改善生活品质。

  中国在人形机器人产业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基础,但在关键技术、核心部件、整机产品、领军企业等方面仍存在差距。为了加快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25年和2027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旨在加快突破关键技术,培育优质企业,拓展应用场景,构建产业生态,提升国际竞争力。

  根据《指导意见》,到2025年,中国将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人形机器人产业体系,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力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实现人形机器人在特种、制造、民生等领域的初步应用,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到2027年,中国将建成具有完善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人形机器人产业体系,拥有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和国际品牌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实现人形机器人在特种、制造、民生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

  加强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创新,突破人形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如人形机器人的结构设计、运动控制、感知交互、智能决策等,提高人形机器人的稳定性、灵活性、智能性和安全性。

  培育人形机器人的优质企业,支持人形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应用和服务等环节的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拓展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探索人形机器人在特种、制造、民生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和应用模式,推动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提高人形机器人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构建人形机器人的产业生态,建立人形机器人的标准规范和质量监管体系,加强人形机器人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加强人形机器人的社会宣传和社会认知,形成人形机器人的良好发展环境。

  你是否听说过,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卫星,并且实现了跨洲的量子通信?你是否听说过,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量子计算机,并且实现了量子霸权?你是否听说过,中国已经开展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量子实验,并且揭示了量子力学的奥秘?

  这些都是中国在量子信息领域的重大成就,也是中国在未来产业中的重要优势。量子信息是指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进行信息的编码、传输、处理和存储的一门学科。量子信息是未来产业的新领域,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沿。量子信息在通信、计算、测量、加密等领域有着革命性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信息安全、计算速度、测量精度等,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中国在量子信息产业方面已经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但在核心器件、关键算法、系统集成等方面仍需突破。为了加快推进量子信息的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快推进量子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量子信息产业链,为全球量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加强量子信息的技术研发,突破量子信息的核心技术和核心器件,如量子比特、量子纠缠、量子网络、量子算法等,提高量子信息的可控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兼容性。

  建设量子信息的基础设施,建立量子信息的技术平台和测试平台,如量子计算机、量子通信网、量子测量仪、量子标准器等,提供量子信息的公共服务和共享资源。

  促进量子信息的产业化,推动量子信息的技术转化和市场应用,如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测量、量子加密等,培育量子信息的产业集群和创新基地,提高量子信息的产业规模和水平。

  加强量子信息的国际合作,参与量子信息的国际标准制定和国际组织建设,开展量子信息的国际交流和对话,分享量子信息的科技成果和社会效益,提升量子信息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你是否关注过,中国已经承诺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你是否关注过,中国已经在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你是否关注过,中国已经在能源节约和污染防治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效?

  这些都是中国在低碳发展领域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在未来产业中的重要方向。低碳发展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能源效率,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低碳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低碳发展在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创造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在低碳发展领域已经展现了一定的实力,但在技术创新、市场机制、政策支持等方面仍需完善。为了加快推动低碳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推动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将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加强能源节约和污染防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突破低碳技术的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如碳捕集、碳利用、碳减排、碳中和等,提高低碳技术的水平和效果。

  发展低碳产业和产品,推动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的绿色化和低碳化,推广低碳产品和服务,如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节能灯具、智能家居等,提高低碳产业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影响力。

  建立低碳市场和机制,完善低碳市场的规则和体系,如碳交易、碳税、碳补贴、碳标准等,激励低碳市场的主体和参与者,如企业、消费者、投资者、监管者等,提高低碳市场的活力和效率。

  强化低碳管理和监测,建立低碳管理的制度和平台,如碳排放核算、碳排放报告、碳排放审核、碳排放披露等,加强低碳监测的设备和网络,如碳排放监测仪、碳排放监测网、碳排放监测中心等,提高低碳管理和监测的能力和水平。

  以上就是香港观察人士眼中的中国未来产业计划,以及其中涉及的三个重点领域: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和低碳发展。这些领域都是未来产业的新动力和新引擎,也是中国的新优势和新方向,相信中国科学家会在这些领域大放异彩,为全球制造业的进步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