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QQ:站内信联系

机器人四大家族财报剖析压力与机会并存2024-01-01 19:20

  1、GGII整理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口量7.03万台,同比下降16.5%。

  2、自2018下半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资本开支意愿偏向谨慎,工业机器人需求呈现下滑趋势。针对2019年,各大厂商对电子相关需求仍持谨慎态度,不过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缓和,需求有望逐步改善。

  3、自2018 年9月起工业机器人单月产量增速持续为负,根据 GGII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 15.64 万台,同比增长14.97%,增速较2017年大幅下滑。2019年 1-2月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20041台/套,同比下降11%,增速较2018年12月单月略微回升约1pct。此外,据日本机器人协会数据,2018Q4 日本对华出口工业机器人同比依然维持负增长,但降幅(-2.62%)有所收窄。

  4、全球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四大家族具有较为典型的代表意义,其发展状况及业绩变化可以反映出行业的发展变化,GGII通过对机器人四大家族公司2018年财报的分析盘点,结合过往的数据进行对比,输出结论与观点。

  根据2018Q4(9-12月)财报,发那科18Q4 实现营收1511亿日元,同比下降 19.80%,数控机床及 FA 业务增速下滑为主要因素。其中18Q4中国地区营收下降明显,实现对华销售收入241亿日元,同比下降约56%。

  2018年以来,发那科净利率下滑明显,第四季度净利率为23.6%,同比下降9.2pct。

  1)18Q4 发那科 FA 同比下降约 23%,虽然日本、欧洲和印度的需求仍处于较高水平,但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出现大幅下滑,韩国销售也有小幅下降,拖累整体收入水平。其中,中国需求的下滑主要系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而韩国主要受国内需求弱化的影响。

  2)机器人同比下降约 3%,美国资本开支放缓及中国一般工业市场销售走弱影响发那科 18Q4 机器人业务增速;

  3)数控机床同比下降约 48%,数控机床整体下降明显,主要系 ROBODRILLs(小型加工中心)影响(电子相关的短期需求消失,其他市场表现较好)。精密电动注塑机和慢走丝切割机销售依然稳健;

  从订单来看,2018Q4发那科产品类订单同比全面下滑,FA业务订单同比下滑约29%,机器人订单同比下滑约24%,数控机床订单同比下滑约 55%。其中美洲和亚洲的订单需求减弱,同比分别下降23%/50%,中国地区的订单下降更为明显(-66%)。四季度公司略微上调全年营收预测至6269亿日元,较前次预测提升0.1%,但下调业绩预测至1419亿日元,较前次预测下降0.3%。按此计算,2019Q1 营收约同比下降 31%,略低于Q4订单增速(-30%),公司对电子相关需求仍持谨慎态度。

  营收方面,根据其四季度财报,2018Q4ABB 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5%,略高于2018全年营收增速(4%)。2018 全年营收276.62亿美元,同比增长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1.73亿美元,同比降低1.8%。三大业务板块营收均呈现了一定增长:其中机器人及运动控制事业部(+8%)同比继续高增长,电气产品事业部(+3%)、工业自动化事业部(+1%),增长相对稳定。

  毛利方面,2018年ABB毛利率30.89%,较上一年略降(上一年毛利率31.14%)。

  1)2018Q4ABB 订单额同比增长7%,略低于全年订单增速(8%)。其中电气

  化产品同比增长2%;工业自动化同比增长8%;机器人及运动控制同比增长11%。2018Q4 大订单占比提升,基础订单(1500 万美元以下订单)同比增长5%,低于整体订单增速约2pct。

  2)2018年订单额285.9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机器人及运动控制事业部(+12%)、电气产品事业部(+4%)、工业自动化事业部(+8%)。

  3)从地区来看,中国地区2018Q4 订单同比增长6%,低于全年增速约3pct,2018Q4 增长大幅放缓。这其中,基础订单(1500 万美元以下订单)同比下降 1%,大幅低于整体订单增速(6%),反映中国地区大单数量占比提升明显,或由项目型市场增速维持稳定带动。

  2018Q4ABB工业自动化订单实现较快增长(8%),机器人及运控业务订单增速更高(11%)。工业自动化订单增长主要系造纸、采矿、船舶及石油行业需求强劲且贝加莱表现稳定,同时在手订单充足,2018Q4 增速回升至2%(2018Q3为-2%)。而机器人及运控业务订单受过程工业托底需求稳健,大订单主要来自汽车和铁路交通领域。目前机器人业务在手订单充足,2018Q4 同比增长10%。

  作为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安川的增长状况对行业总体具有代表性。根据其发布的四季度财报,安川2018Q4(9-11月)营收整体同比基本持平。在全球景气度承压的大环境下,安川维持稳定的原因主要系抓住了全球汽车的相关需求。

  从地区看,欧洲和日本是主要增长区域,其中欧洲前三财季(3-11月)营收同比增长 6.9%,日本同比增长9.7%。究其根本,日本的增长主要系汽车行业生产设备的更新升级,虽然半导体相关市场出现放缓迹象;欧洲的增长同时受汽车行业资本开支稳定、清洁电力行业(包括大规模风力发电)资本开支维持高位共同影响。得益于日本和欧洲市场的发力,安川前三财季营收再创新高。但是,中国地区营收持续放缓,前三财季同比增长1.4%,2018Q4(9-11月)运控业务同比下降明显,机器人业务基本持平。中国地区电动汽车相关行业等增量市场需求依然稳健,但智能手机相关需求下滑,同时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资本开支意愿偏向谨慎。

  2018年(3-11月)期,安川实现营收3613亿日元,同比增长6.3%。按业务类型与区域分布情况如下:

  2017年(4-12月)期--2018年(3-11月)期的营收结构变化情况(按业务)

  2017年(4-12月)期--2018年(3-11月)期的营收结构变化情况(按区域)

  系统集成由于受项目的种类及项目型需求季节性影响而波动幅度较大,仅从运控和机器人本体的订单情况看,安川四季度均呈现下滑趋势,运控同比下降更为明显,为-15%。机器人业务同比下降8%,整体业务订单同比下降9%。

  从区域的角度看,四季度除欧洲订单依然维持11%的正增速以外,其余地区订单同比全面负增长,其中中国地区订单同比下滑明显(-25%)。中国地区2018Q4 订单中,伺服同比下降 16%,驱动同比下降 17%,机器人同比下降 22%。针对中国地区的伺服销售,由于智能手机的投资减少,已经几乎没有大订单,仅有部分手机相关的玻璃加工订单。同时随着 5G 的迁移产生了部分测试目的订单。

  综合来看,亚洲地区机器人需求仍低迷。根据安川公告,因为融资问题,之前有些机器人订单的确认推迟到了四季度,基于同样原因 Q4 的一些订单也被推迟到了次年。

  2018年营收32.42亿欧元,同比下滑6.81%;息税前利润0.34亿欧元,同比下滑66.99%;息税前利润8300万欧元(2017年:1.346亿欧元),息税前利润率为2.6%(2017年:3.9%)。同比下滑1.3个百分点;税后利润1660万欧元,暴跌81.2%。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系日益明显的总体经济放缓,影响了库卡的两个战略重点市场:汽车行业和电子行业。库卡在以上两大行业的销售收入占到一半以上。另一个因素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中国是库卡最重要的销售市场之一。

  从各细分业务营收来看,2018年库卡机器人业务的销售收入为11.824亿欧元,比去年的12.206亿欧元低了1.5%。收入主要来自欧洲和亚洲。

  系统集成销售收入13.015亿欧元,同比下降17.6%。主要是由于2018年美国汽车客户不断改变车型和投资周期低迷造成的。

  瑞仕格业务在2018年实现8.193亿欧元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3%。鉴于去年发布的大规模订单,瑞仕格能够在不断增长的物流市场创造高收入。

  2018年KUKA收到订单总额33.053亿欧元,同比下滑了8.5%;其中:

  机器人收到的订单总额12.229亿欧元,同比下降1.7%,机器人新订单主要来自欧洲和亚洲。

  系统集成收到的订单总额为13.137亿欧元,同比下降14.1%。主要原因包括KTPO缺乏新订单和美国汽车客户的新增投资低迷。

  瑞仕格收到的订单总额为8.355亿欧元,同比下降9.8%。主要原因系2017年物流部门发布了主要订单,2018年有所收缩。

  为应对业绩下滑,KUKA推出了四大关键措施:成本削减、聚焦中国市场、加大研发、优化组织架构。

  为了弥补自身投资组合的缺口,扩大市场潜力,库卡中国还将推出新的机器人类型,除了六轴机器人还包括SCARA、delta、坐标机器人等。

  KUKA中国CEO王江兵对 KUKA 的管理团队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要让成本价格具有竞争力,加速对现有产品的重新设计,使其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让成本降低;二是在新产品开发中,真正从客户需求出发,不过度设计,实用至上。

  四大家族在华产能、产量不断提升(除去发那科由于体制原因一直未在中国生产本体), 在华布局明显加速。

  2018 年ABB宣布投资1.5亿美元在上海建设机器人超级工厂,预计在2020 年底投入运营,年产能最高可达10万台/年;

  库卡上海第二工厂投产,并计划在顺德建设全球第二大制造工厂,2024 年投产后产能达7.5 万台/年。

  以发那科为代表的机器人巨头不断深化在华布局,全球机器人产业链不断向中国转移。这对于我国机器人产业喜忧参半,对于机器人三大产业链环节的影响呈现结构化差异。

  外资巨头深化中国本土化布局多为本体生产和系统集成服务向大陆转移,短期来看会加大国内机器人行业竞争压力。随着本土化程度加深,零部件价格的下行也使得本体厂商成本降低,外资降价空间加大,在市场短兵相接机会日益加大的环境下,短期内存在价格下行压力,尤其是二线外资厂商(川崎、那智等)与国产厂商之间的较量将更加频繁,不排除价格战延续的可能。

  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外资厂商加速本土化,国产企业面临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但从长期来看,将利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国产企业和外资巨头的合作交流会更加深入,利于国内机器人产业技术提升;另一方面竞争加剧,国内机器人行业洗牌加速,洗掉“三无”厂商,回归健康良性的技术和市场竞争,进一步提高国产行业集中度,有望诞生数家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国产机器人企业。

  核心零部件:国产核心零部件接受度逐年提高。近年来国产核心零部件(伺服电机、控制器、减速器)不断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对外资零部件厂商形成了压力,外资本体及集成服务转移中国,将有望带动外资核心零部件厂商在华的积极布局,在短期内零部件供过于求的态势下,对本体厂商而言,拥有更多的议价权和选择权。

  本体:竞争加剧,性价比优势是关键。目前国内机器人本体和外资巨头相比质量仍有一定差距,但在某些中低端应用领域,国产机器人具有较高性价比优势。短期内,国产厂商尚难撼动高端领域的“奶酪”,如汽车整车市场,仍将是外资厂商绝对主导。本体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和残酷,大浪淘沙,剩者为王。其中较为直接的竞争将来自于对优秀集成商的争夺,目前市场优秀的集成商大部分都被外资所占据,随着市场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国产本体厂商逐渐获得了一些集成商的认可,并达成合作,其中较为重要的推手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国内集成商的开放心态与接纳程度;另一方面是终端用户的认知培养,愿意尝试国产本体。另外,国产本体厂商的心态与策略也在积极转变,以“合作共赢”作为主基调,对于开拓市场渠道形成一定的利好。